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8节 (第3/4页)
赛了。” 9527:“……” 虽然……但是,宿主你要是没有想跟我对话的意思,你能不能别老没事喊我名字! 答案当然是。 不能。 …… 不管苏秋月和9527这一人一统如何斗嘴,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也还是真的如苏秋月猜测的那样——这三拨人的出现,有的是巧合之后顺势为之,还有的则是水火不容的故意为之。 当然了,巧合指的是报社主编和记者。 因为他们是真的非常凑巧,只是刚好在苏秋月所乘坐的上一列火车中下来,便看到了早早等待在人群中,拿着写有“苏秋月”这个令他们务必熟悉名字的蔡校长和紧随其后,并也举着同样名字,甚至更大更显眼牌子的老专家们。 要知道,不管是什么年代,新闻人所拥有的反应能力都是极强的。 所以这位还不知道苏秋月正准备前往报社找他们要钱的主编和记者可以说是反应极快的,找来了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借到了可以当做找人牌子的纸盒和水笔,并在上面写上了“苏秋月”的名字,开始学着蔡校长和老专家们一起,站在了等车的人群中,仿佛他们在这里,是真的在等着接苏秋月一样。 那么既然首都日报的主编和记者是一个巧合,那么显然易见,水火不容且针锋相对的,就是农学院的老专家们和蔡校长……身后的那几个陌生的小老头。 而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苏秋月没下火车,仍在火车上呼呼大睡的昨天开始讲起。 蔡校长是在昨天上午的时候收到的,来自苏有粮发过来的电报。并在得知了其内容中所写的“大约会在x号上午抵达首都”的事情以后,就立刻带着电报去了一趟儿子蔡老师家,准备和他商量一下,等这一行四个人抵达首都时,他们作为东道主该如何招待的诸多事宜。 是的,在回到首都以后,热爱教学,热衷于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的蔡校长也还是和在大江县时一样,没有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仍旧喜欢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 吃饭有食堂,睡觉有软床,周围有同事邻居,上下班走着就能去。 这样的生活,可以说是让蔡校长这个小老头过得十分自在也清净。 实际上,在被平反回到首都以后,蔡校长和蔡老师两口子不光被重新分配了工作,还拿回了曾经被革委会那群人贴上封条,称之为“缴获物资”的房子。 只是老房子离他们这三个大人工作所在的位置太远,所以蔡老师就在离第三中学和媳妇儿上班的地方都挺近的位置买了一个二居室。 原本蔡老师是打算再攒攒钱好买个三居,到时候自己和媳妇儿一间屋,儿子一间屋,再有就是蔡校长一间屋,房子大点富裕点,能叫一家人都住在一起。 但奈何蔡校长是个绝对独立,也不愿意和生活作息对不上的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的摩登小老头,直接就拒绝了这件事,也不愿意为了多出一间屋的事儿来给蔡老师增加负担。 为此,这父子俩是只能继续之前在大江县时的生活习惯。 蔡校长住学校职工宿主,蔡老师一家单在别处,平时晚上或者是周六日聚在一块儿吃顿饭就算是团圆了,反正这实验小学的职工宿主,和蔡老师买下的位于第三中学附近的房子也近,走路也就二十来分钟的事儿,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然而,在又一个周末的上午,难得在家里头睡个懒觉的蔡老师在听到敲门声以后,意外地看到了站在门口,没有像平时一样踩着饭点才过来的老父亲,忍不住问道:“爸,您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家里头饭还没开始做不说,我这还没起呢……” “这都十点多了你还没起,早饭是也不打算吃了?”清楚儿子这从小就没能板过来的爱睡懒觉习惯的蔡校长将手里拎着的早点塞进穿着秋衣秋裤的蔡老师怀里,说道,“我本来也不想这么早过来,但有粮同志发给我的电报到了,说他们明天上午就能抵达首都,想在第一时间请咱们吃饭,我过来也是想和你商量一下这事儿的。” 听到这话,蔡老师正光明正大地偷吃起了蔡校长带来的早点,才刚吃了两口烧饼,他就忍不住惊喜地说道:“那看起来是苏哥他们全家一起过来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这手里边可是积攒了不少高等数学习题想要和秋月同学一起探讨呢!” 蔡校长恨铁不成钢道:“你就知道数学题,人一家子坐了那么久的车来首都,你咋